明朝那些事儿043 - 王更新.mp3
能正常播放的歌曲才可以下载
[00:00.30] 朱棣的法宝就是他的间谍,[00:05.30] 现在是时候介绍他的两位高级间谍了,[00:09.80] 这两个人负责镇守京城的金川门,[00:14.90] 一个是谷王朱橞,另一个是李景隆,[00:21.30] 李景隆与朱棣自幼相识,后虽交战,[00:28.30] 但李景隆颇有点公私分明的精神,[00:32.30] 不管打得多厉害,并不影响他和朱棣的感情,[00:37.30] 而且从他那糟糕的指挥来看,他也算是朱棣夺得天下的功臣,[00:45.30] 虽然李景隆打过很多败仗,被人骂作草包饭桶,[00:51.30] 但毕竟在气节上没有什么问题,[00:55.30] 而其后来私通朱棣的行为却给他戴上了一顶新的帽子——“内奸”,[01:02.30] 如果把靖难比作一场足球赛,[01:06.30] 李景隆原先的行为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蹩脚的后卫踢进了乌龙球,[01:12.90] 而在他决定出卖自己的主人后,他就变成了一个打假球的人,[01:20.30] 至此,李景隆终于解下了自己的所有伪装,[01:25.30] 他不但不要脸,连面具也不要了,[01:29.30] 此后他在朱棣的统治下继续苟延残喘的活着,[01:34.90] 综合看来,他的一生是草包的一生,无耻的一生,[01:41.90] 如果李文忠知道自己生出了这样的儿子,可能会再气死一次,[01:49.30] 无耻的李景隆无耻的活了下去,并不奇怪,因为这正是他的生活方式,[01:58.30] 在这两个内奸的帮助下,朱棣的军队攻入了京城,江山易主,[02:06.10][02:08.30] 所谓气节这样东西,平日被很多人挂在嘴边,[02:14.30] 也经常被当作大棒来打别人,但真正能坚守的人并不多[02:21.70] 气节总是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02:26.30] 而在这种时候,坚持气节的下场往往不会是鲜花和掌声,[02:33.30] 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在面对屠刀时体现出自己的气节,[02:41.30] 朱允炆呆坐在宫中,他并非对这一天的到来毫无预料,[02:48.30] 但当它终于来临的时候,还是显得那么残酷,[02:55.30] 皇帝做不成了,老百姓也做不成了,[03:00.30] 走上了这条路,真的不能回头了,[03:06.30] 他身边的谋臣已然不见踪影,[03:11.80] 那些平日高谈阔论的书呆子终于明白理论和实际是有差距的,[03:21.30] 在这最后的时刻,连齐泰和黄子澄也不见踪影,[03:27.80] 朱允炆彻底懂得了什么叫做众叛亲离,[03:34.30] 他愤怒的对着空旷的大殿喊道:[03:38.30] “是你们这些人给我出的主意,事到临头却各自逃命!”[03:47.30] 但此时他的怒喝不会再有群臣的响应了,回应他的只有深邃大殿的回声,[03:59.90] 到这个时候,无论斥责谁都已经没有意义了,[04:07.70] 他回望着这座宫殿,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04:17.30] 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非常熟悉,[04:23.30] 但身为皇子,他却对此地并无好感,[04:29.30] 作为皇位的继承人,他一直以来都承担着太多太大的压力,[04:37.30] 在他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怪物,[04:42.30] 他们不顾一切,使用各种阴谋手段,坑害、诬蔑、残害他人,[04:49.80] 只是为了一个目标——权力,[04:56.30] 难道顶峰的风景就真的那么好吗?[05:02.60] 朱允炆苦笑,他深有体会,高处不胜寒啊,[05:12.30] 但是富有戏剧性的是,似乎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的含义,[05:17.30] 但每个人都不理会它,他们仍然不断地向着顶峰爬去,[05:28.30] 烧掉这座宫殿吧,把它彻底毁掉![05:41.30] 朱允炆的抱怨和愤怒是有道理的,[05:46.30] 但他却低估了他的那些谋臣们的气节,[05:50.30] 齐泰和黄子澄以及许许多多的人没有逃跑,[05:55.30] 京城沦陷的时候[05:57.30] 齐泰在广德募兵,黄子澄在苏州募兵,练子宁、黄观在杭州募兵,[06:08.30] 这些书呆子们的行动虽然并不能真正挽救国家,[06:13.30] 但他们毕竟尽到了自己的努力,兑现了自己的诺言,[06:19.30] 齐泰和黄子澄先后被抓,并被处死,宁死不屈,[06:27.30] 黄观,我们之前提到过这个人,[06:31.30] 他就是明朝的另一个连中三元者,当时他的职务是右侍中,[06:39.80] 他的募兵没有多大效果,但在听到京城即将不保的消息后,[06:46.30] 他仍然坚持要到京城去,虽然他也明白这一去必无生理,[06:53.90] 但对于他而言,履行诺言,尽到职责的意义要远远大于苟且偷生,[07:04.30] 当他走到安庆时,消息传来:京城沦陷了,新皇帝已经登基,[07:14.30] 黄观明白大势已去,但他没有慌张,[07:20.30] 哀叹痛哭道:“我的妻子是有气节的人,她一定已经死了,”[07:33.30] 之后他为妻子招魂,办理完必要的仪式,便坐船沿江而下,[07:43.30] 到罗刹矶时,他穿戴整齐,向东而拜,投江自尽,[07:52.30] 黄观没有说错,[07:54.30] 他的妻子在他之前已经带着两个女儿和十个亲属在淮清桥上投江而死,[08:04.30] 无论如何,他们夫妇最终还是团圆了,[08:13.30] 黄观作为朱允炆的亲信和殉节者,遭到了朱棣的妒恨,[08:19.30] 他把黄观的名字从登科榜上划去,[08:23.30] 于是明朝的历史上只留下了一位连中三元者的记载,[08:30.30] 虽然之前我们曾经提到过这件事情,但在此我还是要为这位勇敢的人再次正名:[08:40.30] 黄观,洪武年间连中三元,[08:44.30] 其登科名为篡权者朱棣划去,尽忠而死,[08:51.30] 我相信,真相是永远无法掩盖的,[08:56.90] 有气节的人并不只有以上的这几个人,[09:02.30] 与齐泰一同在广德募兵的翰林修撰黄岩、王叔英在听到齐泰被抓的消息后,[09:11.30] 知道大势已去,便沐浴更衣,写下了他们人生最后的遗言:[09:19.90] 〖生即已矣,未有补于当时,死亦徒然,庶无惭于后世〗[09:32.30] 然后他们双双自尽而死,[09:38.30] 事实证明,气节决不只属于那些士大夫们,普通人也有气节,[09:48.30] 台州的一位樵夫就是一个有气节的人,[09:52.90] 他是一个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09:57.90] 这也很正常,因为在当时,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10:03.30] 每天上山砍柴,然后挑到城里去卖,[10:09.30] 他卖柴从不开二价,也从不骗人,[10:13.30] 很多人买他的柴,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10:18.30] 他都不应该与靖难扯上什么关系,[10:22.30] 然而他这样的一个人却在听说京城陷落后,投东湖而死,[10:30.90] 也许有人会觉得他很傻,无论哪个皇帝登基,[10:36.30] 你不是照样砍你的柴,过你的日子,[10:40.30] 但我却认为他的行为已经告诉了我们,公道自在人心,[10:48.30] 他虽是一个普通的樵夫,却心系天下,作为一个普通人,[10:55.30] 他没有办法去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抗议,[10:59.30] 投湖自尽就是他唯一的表达方式,[11:04.30] 普通人也可以成为英雄的,只要你有勇气,[11:12.30] 除去文人和老百姓外,一位武将也表现出了他的忠诚,[11:19.30] 此人是盛庸手下的大将张伦,[11:22.30] 在盛庸兵败投降后,北军也希望招降他,张伦笑着说道:[11:31.30] “你觉得我是一个会出卖自己的人吗?”[11:37.30] 说完毅然赴死,[11:42.30] 张伦是一个不起眼的将领,我们之前也并没有提到过他,[11:48.30] 他虽然没有什么战功,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11:53.30] 与之相反的事,如盛庸、平安这些职业武将却全部投降了朱棣,[12:03.30] 朱允炆当然并不知道臣下的这些义举,他烧毁了自己的宫殿,[12:10.30] 然后不知所终,于是历史上最大的疑团之一诞生了,[12:17.80] 但其实这个疑团并不是由朱允炆的失踪开始的,[12:23.30] 早在朱棣攻入京城时,北军就接到了一个奇怪的命令,[12:29.90] 即不入皇城,[12:32.30] 很明显,朱棣并不想背上杀掉自己侄子的罪名,[12:37.80] 他围困皇城,给朱允炆自绝或是让位的时间,[12:45.30] 但朱允炆的选择却出乎他的意料,烧毁宫殿说明朱允炆并不想让位,[12:54.30] 但这位有几分骨气的侄子却也没有自杀,[12:58.90] 因为在入宫后,朱棣并没有找到朱允炆的尸体,[13:05.30] 既不退位,也不自杀,那就只剩下逃跑了,[13:12.30] 朱允炆的下落从此成了千古之谜,[13:17.30] 此事后来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连锁效应,[13:21.30] 而朱允炆的逃走本身就如同一部侦探小说,[13:25.30] 我们将在后面对此进行详细地分析,这里暂不详述,[13:34.30] 朱棣终于坐上了他的宝座,他认为这是自己当之无愧的,[13:41.30] 因为他为之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13:46.30] 多少次命悬一线,多少次功败垂成,[13:51.30] 才换来了今天的胜利和成功,[13:57.30] 而在短时间的兴奋后,朱棣立刻意识到,[14:01.30] 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清除那些反对他坐上皇帝宝座的人,[14:08.90] 于是历史上一幕罕见的暴行开演了,[14:16.30] 朱棣首先找到的是方孝孺,他知道方孝孺名满天下,[14:23.30] 而且道衍早在他攻下京城之前就对他说过:[14:29.30] “殿下攻下京城后,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但你一定不能杀他![14:38.30] 如果杀了他,天下的读书种子就会绝了!”[14:46.30] 有这位军师的警告,朱棣自然不敢怠慢,[14:52.30] 他预料到方孝孺一定不会轻易投降,[14:55.90] 但他也不会想到事情居然会演变成一次破历史纪录的惨剧,[15:05.30] 朱棣在大殿接见了方孝孺,他希望方孝孺能够为他起草诏书,[15:13.90] 其实所谓起草诏书找其他人也可以,但如果是方孝孺亲自写的,[15:21.30] 能够起到安抚天下人心等更好的作用,[15:25.30] 所以这份诏书非要方孝孺写不可,[15:30.30] 方孝孺应召而来,[15:34.30] 并不是给他写诏书的,而是要和朱棣来一场继位权的法律辩论,[15:42.30] 方孝孺哭着进了大殿,不理朱棣,也不行礼,[15:47.30] 朱棣十分尴尬,劝说道:[15:50.30] “先生不要这样了,我不过是仿照周公辅政而已啊,”[15:57.30] 这句话激起了方孝孺的愤怒,[16:00.30] 他应声问道: “ 成王在哪里?!”[16:04.30] “自焚死了,”[16:07.30] “成王的儿子呢?!”[16:10.30] “国家要年长的君主,”[16:13.30] “那成王的弟弟呢?!”[16:16.30] “这是我的家事,”[16:19.30] 社会青年朱棣终于领教了最佳辩论手兼继承法专家方孝孺的厉害,[16:26.30] 他没有那么多的耐心,让人拿出了纸和笔给方孝孺,逼他写,[16:33.30] 方孝孺不写,继续强逼,[16:38.30] 方孝孺写下“燕贼篡位”四字,[16:43.30] 朱棣已经愤怒得丧失了理智:[16:48.30] “你不写,不怕我灭你九族吗?!”[16:53.30] “诛我十族又如何!”[16:58.90] 实事求是地看,方孝孺说这句话并不一定真想让朱棣去诛灭自己的九族,[17:09.30] 然而他却不了解朱棣,[17:11.30] 朱棣不是那种口口声声威胁说不让你看到明天的太阳之类的话的人,[17:18.30] 但他却可以保证明年的太阳一定会照在你的坟头,[17:26.90] 而且他十分精通暴力法则,并且会在适当的时候使用他,[17:33.30] 至少他的使用技巧已经超过了当年的陈友谅,因为他懂得一条重要准则:[17:42.30] 暴力不能解决一切,却可以解决你,[17:49.30] 他让人把方孝孺拉了出去,[17:53.30] 方孝孺的最终结局是:凌迟,灭十族,[18:00.30] 历史上从来只有九族,[18:04.90] 那多出来的一族要感谢朱棣的发明创造,[18:09.30] 他为了凑数,在屠杀的目录中加入了方孝孺的朋友和学生,[18:18.30] 方孝孺是一个敢于反抗强暴的人,[18:22.30] 他虽然死得很惨,却很有价值,[18:25.30] 他的行为应该成为读书人的楷模,为我们所怀念,[18:33.30]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杀人犯在残杀第一个人时是最困难的,[18:40.30] 但只要开了先例,杀下去是很容易的,[18:45.30] 于是,朱棣开始了他的屠杀,[18:50.30] 由于下面的内容过于血腥残暴,我将尽量用简短文言表达,[18:57.30] 心理承受能力差者可以免观,[19:02.30] 铁铉,割耳鼻后煮熟,塞入其本人口中,朱棣问:“甘否?”[19:12.30] 铁铉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凌迟,杀其子,[19:22.30] 黄子澄,凌迟,灭三族,[19:27.30] 齐泰,凌迟,灭三族,[19:32.30] 练子宁,凌迟,灭族,[19:36.30] 卓敬,凌迟,灭族,[19:40.30] 陈迪,凌迟,杀其子,[19:44.30] 此外,铁铉妻、女,方孝孺女,齐泰妻,黄子澄妹没入教坊司为妓女,[19:59.30] 无言以对,无言可评,[20:06.30] 很多人在读到这里时,经常会发出朱棣是变态杀人狂之类的感叹,[20:14.30]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20:17.30] 如我们前面所说,朱棣是一个有两张面孔的人,[20:23.30] 他的残暴只是对准那些反对他的人,[20:28.30] 而这些屠杀反对者的暴行并不能说明他的强大,[20:32.30] 恰恰相反,却说明了他的心虚,[20:37.30] 古罗马的凯撒在得知自己的妻子与一个政治家通奸后,[20:42.90] 并未发作,虽然以他的权势地位完全可以惩处那个人,[20:50.30] 他与自己的妻子离了婚,并在后来重用了那个与他妻子通奸的人,[20:59.30] 凯撒并不是傻瓜,也不是武大郎,[21:04.30] 他是一个有着很强的权利欲望的人,[21:08.30] 他之所以能够不理会自己妻子的背叛行为,[21:12.30] 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地位和威望有着极强的自信,[21:18.30] 他胸怀天下,相信属于他的东西始终是他的,[21:24.80] 是的,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知道,宽容从来都不是软弱,[21:32.30] 朱棣是一个软弱的人,由于他的皇位来源不正,[21:39.30] 他日夜都担心有另一个人会仿效他夺走自己的位置,[21:44.30] 他也畏惧那些街头巷尾的议论,[21:47.30] 所以他不断的屠杀那些反对者,修改了历史,[21:54.30] 越过那历史的迷雾,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强大自信朱棣,[21:59.90] 相反,在那光辉的宝座上,坐着的是一个面色苍白的中年人,[22:08.30] 用警惕的眼光看着周围的人,并不断地对他们说:[22:13.30] “这是我的宝座,你们不要过来,”[22:19.30] 我相信这就是历史的真相,[22:26.30] 事情终于告一段落了,朱棣一如既往地陷入了沉思之中,[22:34.30] 经历了如此的风雨波折,没有人知道他此刻在想什么,[22:40.30] 一般在这个时候,没有人敢打扰他,[22:44.30] 但朱能为了报告搜捕建文余党的消息,[22:49.30] 他走到朱棣的身边,开口打断了沉默:[22:53.30] “殿下,……[22:56.30] 朱棣的头猛地抬了起来,用一种极其阴冷的眼光注视着朱能,[23:04.30] 朱能畏惧了,那可怕的目光让他不寒而栗,[23:09.30] 即使战场上的拼杀也从未让他如此胆寒,[23:14.30] 他知道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于是他改正了这个错误,[23:21.30] “皇上,”[23:25.30] 朱棣终于还是走入了代表最高权力的大殿,[23:31.30] 这个大殿他并不陌生,以前他经常来磕头朝拜,或是上贡祈怜,[23:40.80] 但这次不同了,他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主人,[23:46.30] 他正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俯视着群臣,[23:52.30] 虽然这个位置不久之前还属于他的侄子朱允炆,[23:58.30] 虽然他的即位无论从法律的实体性和程序性上来说都不正常,[24:05.30] 但有一条规则却可以保证他合理但不合法的占据这个地位,[24:13.30] 这条规则的名字叫做成王败寇[24:19.30] 朱棣终于胜利了,他接受着群臣的朝拜,[24:26.30] 这是他应得的,他付出了努力,现在是得到回报的时候了,[24:34.30] 父亲的身影似乎又在眼前浮现,[24:42.30] 你虽然没有把皇位交给我,但我还是争取到了,[24:52.30] 凭借我自己的努力,我会用我的行动证明我才是这个帝国最适合的继任者,[25:07.30] 我不会让你失望的,这个庞大的帝国将在我的手中变得更加强大![25:17.30] 我将把你的光辉传扬下去,[25:21.30] 让所有的人都仰视我们,仰视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25:28.90] 大明帝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