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028 - 王更新.mp3
能正常播放的歌曲才可以下载
[00:01.30]除了称呼以外啊,当时的老百姓按职业也被分成了几个种类,[00:09.30]大致分为是:民户、军户、匠户,[00:13.30]民户包括儒户、就是读书人,医户等,军户包括校尉、力士、弓兵、铺兵等,[00:24.30]匠户分委工匠户、厨役户、裁缝户等,[00:29.80]这些户的划分是很严格的,主要是为了用人方便,[00:35.30]要打仗就召集军户,要修工程就召集匠户,[00:41.30]看上去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其实缺陷很大,[00:47.30]比如你是军户,你的儿子也一定要是军户,那万一没有儿子呢,[00:55.30]这个简单,看你的亲戚里有没有男丁,随便拉一个来充数,[01:02.30]如果你连亲戚都没有,那也不能算完,[01:06.30]总之你一定要找一个人来干军户,[01:10.30]拐来骗来上街拉随便你,去哪里找是你自己的事情,[01:18.30]再比如你是匠户中的厨役户,但你说你不懂厨艺,[01:24.30]那也不要紧,人去了就行,只要人数对得上就没问题,[01:30.30]反正你做的饭我也不吃,谁吃了拉肚子我也不管,[01:38.30]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划分实在是不科学的,[01:42.30]不但民户军户这些大户之间不能转,[01:46.30]同一户内不同的职业也不能转,万一打仗时要召集弓兵户,[01:53.30]偏偏这些人从小没有练过拉弓,那也没办法了,[01:59.30]每人给一把弓就上吧,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是不能保证的,[02:05.70]又如召集医户,如果召来的都是一些不懂医术的,那可就要出人命了,[02:14.30]这是老百姓,官员们也不轻松,[02:18.30]他们衣服穿着和颜色搭配、用料、图案都有着严格的规定,[02:25.30]如违反,是要杀头的,[02:28.30]如朝服冠上的梁数,一品七梁,二品六梁,往下递减,不能多也不能少,[02:39.30]这衣服是祭祀典礼要穿的,平时上朝要穿公服,[02:46.30]公服的规定也极为复杂,[02:49.30]从一品到九品,从文官到武官,[02:53.30]衣服颜色不同、花纹不同、花径不同、衣服上的补片也不同,[03:01.30]回家之后也不轻松,[03:05.30]不能穿睡衣之类的衣服走来走去,要穿常服,[03:11.30]这常服也不能随便穿,不同品级也有规定,[03:17.30]如腰带,一品用玉、二品用花犀,以下各不相同,[03:24.30]如果你不小心穿了常服去上朝,或是穿了公服去祭祀,[03:30.30]系错了腰带,穿了黄色内衣,[03:32.80]只要被人发现,就是严重错误,可能要杀头的,[03:40.30]除了这些制度外,朱元璋还为他的臣民们设定了严格的规定,[03:46.30]他贵为天子,却给全国几乎所有的行政机关都分好了工,[03:54.30]行政公务、司法裁决、仓储准备、人口统计,[03:59.30]甚至连街道清洁都逐一分配到人,[04:04.30]不但如此,他还详细说明工作该怎样去做,[04:09.30]相当于今天买电器时附送的说明书,一一列举唯恐不能穷尽,[04:17.30]如人口统计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进行核查,[04:23.30]隐瞒人口的常用手段等等都列明出来,[04:27.30]估计要是再详细点,他还会规定清扫街道时怎样使用扫帚,[04:34.30]出门时该先迈哪只脚,这样看来,在朱元璋手下干活倒也不累,[04:43.30]相信只要不是白痴,能看懂朱元璋配发的说明书,都是能够干好工作的,[04:53.30]此外他还禁止农民进城打工,规定所有老百姓只能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活动,[05:02.30]在所有的交通要道上设置了关卡,[05:06.30]人们要走出规定地域,必须持有官府出具的路引,[05:12.30]这玩意可千万要收好,如果丢了,[05:15.30]守关卡的士兵会直接把你当成逃犯,抓走充军,[05:21.30]目的地是去不成了,家也不用回去了,[05:25.30]很可能过那么几年,这位丢了路引的兄弟也站在关卡当检查员了,[05:33.30]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了,[05:37.30]朱元璋要建立的是一个等级分明,秩序严谨,近乎僵化的社会结构,[05:44.30]在这个结构中,农民只能种地,商人只能经商,官员按照规定干好自己的工作,[05:53.30]无论谁都不能越界,军户、民户、匠户的划分决定了在那个时代找工作从来都不是难题,[06:04.30]不用费尽心思设计什么简历,洗干净脸,打好领带去参加面试,[06:11.30]因为除了那些读书厉害的人之外,[06:14.30]所有人的工作都是在投胎的那一刻决定的,[06:18.30]你爹干嘛,你也干嘛,[06:23.30]应该说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模型,[06:27.30]在这个模型中,所有人都各司其职,互不干扰,[06:33.30]他们就像无数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一同组成强大的明帝国,[06:40.30]这些制度之严密、周到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堪称典范,[06:47.30]我们不得不佩服朱元璋,[06:51.30]他不但打下了江山,还耗尽心力制定了如此完美的规章制度,[06:58.30]他的目的也很明确:[07:01.30]明帝国的所有问题我朱元璋都给你们解决了,[07:07.30]制度也有了,方法也有了,后世子孙照着做就是了,[07:13.30]我辛苦点没有关系,你们就等着享福吧,[07:18.30]可惜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着完美的东西,[07:25.30]任何制度都有缺陷,任何体系都有漏洞,朱元璋的这个体制也不例外,[07:34.90]事实证明,他的体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07:39.80]而且还出现了很多朱元璋本人做梦都想不到的意外,[07:46.30]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限制大臣的权力,[07:50.30]然而明朝的内阁比以往的任何丞相都更专权,[07:58.30]朱元璋规定老百姓不得四处流动,[08:01.30]然而明朝中后期流民成风,四处游荡,丝毫不受束缚,[08:08.30]朱元璋颁布了抑制商业发展的条令,[08:12.30]并规定商人不得穿着绸沙等贵重衣物,[08:17.30]然而大规模的工商业发展正是从明朝开始,[08:22.30]而那些本应该是社会最底层的商人却穿金戴银,甚至登堂入室,为官经商,[08:32.30]朱元璋严令太监不得干政,[08:36.30]可是明朝的阉宦却个个都是重量级的,(这与他废除相权有关)[08:41.30]朱元璋给他的所有子孙都准备了爵位和俸禄,[08:46.30]然而一百多年后,他的很多后代都家道中落,穷困潦倒,[08:53.30]这些朱元璋认为可以用千年万年的制度,[08:57.30]在短短的百余年间已经烟消云散,[09:02.30]甚至他的继承者们也不再认真遵守这些规定,[09:08.30]他们口中说着太祖成法万年不变,实际上却是各有各的搞法,[09:16.30]偶尔有那么一两个脑袋不开窍的叫嚣着要恢复祖制,[09:20.30]换来的却是众人嘲笑的眼神,甚至连当时的皇帝也不以为然,[09:29.30]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一下朱元璋制定的这些制度,就会发现很多问题,[09:35.30]比如他规定商人不允许穿好衣服,限制商人的政治地位,[09:41.30]如有违反,就要处以重刑,[09:44.30]然而这规定真的行得通吗?[09:47.80]农民有权穿纱,却买不起,商人虽然地位低贱,但他们有钱,[09:55.30]有钱才能买得起那些贵重的东西,农民没有钱,[10:01.30]所谓的权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他们连饭都不一定吃得饱,[10:07.80]哪里还谈得上穿什么衣服?这不是拿穷人开心吗?(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10:20.30]朱元璋制定的这套政策是适应明朝初年的情况的,[10:24.30]事实证明,这些制度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恢复,[10:29.30]但朱元璋虽是能人,却不是超人,[10:33.30]也不会搞“人间大炮”“时间停止”之类的把戏,[10:38.30]他不能停滞历史的进程,[10:41.30]当他把自己的这些制度和方法作为“万世不变之法”流传下来后,[10:47.30]这些过时的玩意在后人眼中就会变得荒谬和不适用,并成为绊脚石,[10:56.30]朱元璋这一生有过很多厉害的对手,[11:00.90]顽强的张士诚、凶狠的陈友谅,[11:04.30]纠缠不清的北元、狡猾的胡惟庸、骄横的蓝玉,[11:10.30]这些人都是一代人杰,然而他们都败在了朱元璋手下,[11:17.30]直到他遇到了最后一个敌人——历史规则,[11:22.30]他认为自己已经有足够的力量改变原先的规则,创造自己的体系,[11:30.30]但他错了,无论他如何强大,[11:35.30]在历史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一颗小小的棋子,[11:41.30]他可以影响少数人于永远,也可以影响多数人于暂时,[11:48.00]但他无法影响多数人于永远,[11:54.30]在解构了朱元璋的体系后,让我们回到洪武时代,[11:59.30]还有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件是必须述说的,[12:06.30]特务政治是明朝的一个特点,其代表机构就是锦衣卫,[12:12.80]锦衣卫这个名字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历史概念,[12:18.30]但明朝的人们提起这个名字却是谈虎色变,[12:24.30]这是一个奇特的机构,它原本只是一支军队,是皇帝的亲军二十六卫之一,[12:32.30]这些部队由皇帝本人指挥,各有各的职责,[12:37.30]按说亲军应该整日在皇帝身边,是个不错的职业,[12:43.80]但你可不要以为当上亲军就能飞黄腾达,[12:49.30]比如亲军二十六卫中的孝陵卫就是守坟的,整日只能和陵墓打交道,[12:57.30]如果不幸被选入孝陵卫,恐怕一辈子也见不到活着的皇帝了,[13:04.80]相比而言,锦衣卫就厉害得多了,[13:09.30]它是皇帝的卫队,出行时负责保卫,[13:14.30]此外它还是仪仗队,上朝时掌管礼仪,[13:17.30]所有锦衣卫的成员服装整齐,穿着飞鱼服,佩戴绣春刀,[13:23.30]正是由于锦衣卫承担着如此重要的职责,且都是皇帝身边的人,[13:30.30]他们渐渐的成为了皇帝的耳目,负责打探情报和惩处大臣,[13:37.30]这个机构的可怕之处在于,[13:40.30]他们不受任何部门的管辖,只听皇帝的指挥,[13:45.30]其机构也比较简单,指挥使一人(正三品)为最高统帅,[13:52.30]下各设同知、佥事、镇抚二人、千户十四人,这些是锦衣卫的高级领导,[14:02.30]明初加入锦衣卫的人都要进行严格审查和面试,[14:07.80]必须保证是良民,无犯罪前科,并经过精心挑选和各种训练,[14:14.30]顺利通过这些考验的人才能成为锦衣卫,[14:20.30]锦衣卫的主要职责是侦查大臣们的行动,并随时向皇帝报告,[14:29.30]而在大臣眼中,这是一群极为可怕的人,[14:34.30]洪武年间,如果大臣家有锦衣卫上门,[14:39.30]他就会收拾好衣物,和家人告别,然后一去不返,[14:47.30]此外锦衣卫还负责收集军事情报、策反敌军高级军官的工作,[14:54.30]如在后来的万历朝鲜之战中,锦衣卫表现的相当活跃,[15:00.30]收集了大量日军情报,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5:07.30]锦衣卫的另一个可怕之处在于,[15:10.30]他们不受司法机关的管辖,可以自己抓捕犯人,并审判判刑,[15:18.30]在逮捕犯人前,锦衣卫指挥会发给所谓“驾帖”,[15:24.80]大家可能在“新龙门客栈”中看到过这件东西,[15:29.30]要说明的是,“驾帖”并不是身份证明,而是逮捕证,[15:36.80]锦衣卫持有此物逮捕人犯不受任何人阻拦,如有反抗,可格杀勿论,[15:45.30]由于锦衣卫拥有几乎超越一切的权力,[15:49.30]无论刑部还是大理寺见到锦衣卫都避而远之,[15:56.30]锦衣卫还有自己的监狱,称为“诏狱”,[16:01.30]此狱名气之大,甚至超过了刑部的天牢,[16:06.30]因为能被关进这个监狱的都绝非普通人,[16:10.30]往往不是大忠大善就是大奸大恶,[16:16.70]事实证明,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确实很高,[16:22.30]在胡惟庸和蓝玉案中,锦衣卫昼伏夜出,四处打探,[16:28.30]以不怕杀错,只怕杀漏的精神找出了许多所谓的同党,并一一处决,[16:41.30]毫无疑问,这是一群可怕的人,[16:44.30]他们重权在握,除皇帝外不受任何人管辖,是皇帝重要的统治工具,[16:54.30]但这一机构的始创者朱元璋却深刻的认识到了特务政治的危害,[17:03.30]他知道如果放任下去,国家法律的约束性和权威性将荡然无存,[17:10.30]于是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他命令撤销锦衣卫,[17:16.30]并下令所有司法审判行为必须由司法机关执行,(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17:23.30]为了显示废除锦衣卫的决心,[17:27.30]朱元璋还当众焚毁了锦衣卫的刑具,以示永不重开之意,[17:34.30]然而很多事情只要开了头,就很难收尾了,[17:41.30]锦衣卫这个独特的机构将在后来的明朝历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17:48.30]我们以后还会经常和它打交道的,现在就先放下吧,[17:55.30]就在朱元璋逐步解决国内问题时,[18:00.30]明帝国的东北边界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18:06.30]这件事将对明朝后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18:12.30]事情的发生地是高丽王国,[18:16.30]高丽王国是王建于公元十世纪建立的,[18:21.30]这个王朝取代了之前的新罗王国,一直延续下来,[18:26.30]但这个高丽王朝与明朝的关系并不好,这是有着历史原因的,[18:33.30]在元朝建立之后,发兵攻打高丽,高丽最终不敌,被迫屈服蒙元,[18:40.30]而元朝统治者按其一贯的方针政策,[18:44.30]将本是隶属过的高丽归并为元朝的征东行省,[18:51.30]元朝还随意废除高丽国王,其目的在于通过王室的通婚,将高丽牢牢控在手中,[19:00.30]从元世祖到元末,元朝皇帝先后将七位公主下嫁高丽国王,[19:08.30]这样看来,和亲这一招永远都是有用的,[19:13.30]万一有一天双方打起来,只要把七姑八姨的拉出来,读一下家谱,[19:20.30]考证出阁下是我姐姐的儿子的堂弟的邻居等等,[19:25.30]就能把对方说得目瞪口呆,收兵回家,[19:31.30]元朝的目的达到了,经过长期的相亲介绍和血缘分配,[19:37.30]三代高丽国王都带有元朝皇室血统,[19:41.30]当然了,如果要算出到底是哪一辈的,[19:45.30]互相之间怎么称呼还是要翻家谱的,[19:50.30]正因为高丽王室与元朝皇室的血统联系,[19:55.30]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统治者被赶出中原后,高丽仍然依附于元朝,[20:04.30]朱元璋很明白一个稳定边界的重要性,[20:08.30]他在明朝建立后,就派遣使臣出使高丽通报国号年号,意图与高丽建立宗藩关系,[20:18.30]在利害关系面前,亲戚关系是不一定管用的,[20:24.30]事情的发展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20:27.30]看到元朝败退,高丽王朝国王王颛便断绝与元朝的关系,受明朝册封,[20:35.30]趁机摆脱了元朝的奴役,然而事情总是一波三折,[20:40.30]高丽王朝里还有很多人是元朝统治者的亲戚,[20:43.30]他们自然不甘心被明朝控制,[20:46.30]于是亲元与亲明的势力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斗争,[20:52.30]后王颛十岁的养子江宁君辛隅继位,[20:58.30]这位国王是倾向北元的,[21:01.30]但他为了不得罪明朝,也派遣使者去为他的父亲请封谥号(高丽国王的谥号按例由明朝确认),[21:12.30]明朝派遣使节林密、蔡斌前往高丽,[21:16.30]然而此二人在从高丽归国途中被人劫道,[21:20.30]不但随身物品被抢,人也被杀掉了,[21:26.70]按说这件事不一定是高丽干的,[21:31.30]因为在自己地盘上干这些活就等于在凶案现场写下杀人者系某某,太过招摇,[21:40.30]此事恐怕是北元派人干的,[21:44.30]但朱元璋岂是好得罪的?[21:47.30]阴谋居然搞到了他的头上,怎肯干休![21:53.70]他暴跳如雷,收回了给王颛的谥号,[21:57.60]表示绝不承认辛隅的国王地位,高丽也是一肚子苦水没办法倒,[22:05.30]只好转而向北元请封,获得了高丽国王、征东行省左丞相的封号,[22:13.30]至此,明朝与高丽王国决裂,[22:17.00]双方亮出了兵刃,[22:20.30]高丽国王决定动手了,[22:24.30]洪武二十年(1387),冯胜和蓝玉率领军队打败纳哈出,控制了辽东,[22:33.30]并在辽东设了铁岭卫都指挥使司,控制了铁岭,[22:38.30]这可是一个敏感地带,因为铁岭在元朝时就是元朝和高丽之间的国界,[22:46.30]高丽一直想占据这个缓冲地带,而明朝的军事行动无疑打乱了高丽王朝的如意算盘,[22:57.30]高丽国王辛隅毕竟政治经验不足,[23:02.30]居然去找朱元璋要求获得铁岭的领土,[23:07.30]这一要求搞得朱元璋啼笑皆非,[23:12.30]自己打了几十年仗,就是为了几块地盘,[23:16.30]这位少年天子居然异想天开,[23:20.30]想找连工资都不愿意多发的朱元璋要土地,[23:26.30]结果可想而知,朱元璋严词拒绝了使臣,[23:32.30]这位高丽国王也真是血气方刚,[23:35.70]他命令调集各道军队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征伐辽东,
展开